公益新聞 其他

挺好Talk。Say基隆│4個月只拍一個基隆的隧道 楊宗翰帶著家鄉登上莫斯科國際攝影獎

基隆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?在腦海裡是什麼樣子?多元、潮濕、美食多、古蹟多、有歷史感⋯⋯,除了這些可能會浮現的關鍵字之外?我想,比較難出現的應該是「美麗」兩個字。

4個月只拍一個基隆的隧道 楊宗翰帶著家鄉登上莫斯科國際攝影獎|讓台灣更美的社計職人
圖片來源/挺好Talk

確實,從客觀角度來看,與台灣其他縣市相比,基隆因多雨潮濕及過往城市規劃上的疊床架屋,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調,讓這座蘊藏深刻歷史底蘊,理應很美很典雅又具風格的北台海港城,不僅顯得有點蒼老、雜亂,還因建築規劃的錯落,更顯擁擠。

還記得多年前,一位熱衷於街拍的日本路上觀察界大師,曾經提及他想要重返30年前曾經造訪的基隆,問他為什麼?他說,基隆是一處充滿鄉愁感的城市,城市裡的構建讓他覺得相當有特色且無比新奇。

原來,這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外國人眼中的基隆,有著許多的特色。也許,在人們的尋常眼光中它就是如何平凡無奇。基隆,會成為攝影家快門的補捉對象嗎?

也許一直都是,但也許也會有人覺得那些尋常的庶民生活,不起眼的物件,還有雜亂不堪的街景到底有何可拍?會不會永遠都是外地人前來獵奇,而本地人覺得有點害羞,而不忍直視的視角?

回基隆 年輕攝影家的唯一選擇

長相斯文,夜間出沒,善於用快門留下城市一景的楊宗翰,就是這樣的一位攝影家。

一個人可以怎樣「看似離開家鄉,但卻不是真正的離開?」楊宗翰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,也算是個典型的基隆人。

楊宗翰15歲那一年考上瑞芳高工,開始每日的通勤人生。瑞芳還算近,半小時可及,還算省力。高職畢業後,他考上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中國科大,為兼顧家業因此夜間部是一個好選擇,透過半工半讀模式,白天賺取生活所需,晚上進修專業,如此充滿又忙碌的生活,但「回基隆」依舊是他的唯一選擇。

這樣做是為了省錢嗎?他會笑著回答你「是」。但除此之外,不想離開基隆也是他的想法。因此,再晚都要回基隆就是楊宗翰過去10年的寫照,即使畢業後在士林區的建築公司工作,依舊保持著通勤的模式。

基隆與台北不遠,如果不塞車,半個小時就可以到。但這反而是一個甜蜜的陷阱,因為太容易,反而會忽略這樣的關係,對於城市的認同,對於在地的意識,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失到有一天忘記回基隆。

連結兩地光亮的基隆隧道群

大學畢業後,楊宗翰首度接觸到相機,從拍攝過程中感受到影像的魅力,而彷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的令他感到雀躍。在一個契機之下,同學們彼此號召,展開了一趟以「環島攝影」為目的的壯遊旅程。

人們常常是在離開後,思念或依戀才會更靠近;熟悉感總是如兩面刃般的存在,當初選擇不離開,背後都存在著一條不確定但無形的依戀鎖鏈,或許經由這樣outside-in的關係重構,更能深刻體會到與家鄉的關係,甚至是愛。如同是展開一段帶著「去國懷鄉」感的映像之旅,一路上拍了許多、也想了許多,這樣的啟發也引動了日後想以家鄉為創作目標的開端。

那「基隆」該拍什麼?這個城市一直以來都不缺元素,但要從那一個物件下手?年輕、熱愛挑戰的他,選擇了「隧道」做為主要題材。

離開是基隆人的宿命,回來是基隆人的心願,「移動」如日常般的存在,而屬於山海相交之點,山洞就這樣一直是基隆人習以為常,通勤過程中必經的動線,或說是符號。對許多人來說,他是離家,也是返鄉的一個象徵,雖然山洞靜默地矗立在山腳下,但在每日的晝夜,一句「辛苦了,歡迎你回來」或是「加油,祝福美好一天」,這會不會就是山洞想給予基隆人的祝福。

楊宗翰用影像敘述說出屬於基隆的故事。圖片來源/挺好Talk

讓基隆的夜間隧道站上國際

或許,你會想,山洞有什麼好拍的?不就是矗立在哪頭,灰灰的,硬邦邦的?但楊宗翰用一種稱為「堆疊法」的攝影記錄模式,重複拍攝一個物件成千上百次,然後用手工把影像堆疊起來,成為一種獨特、貼近人類眼睛所見的影像。

瘋狂的他,用了4個月的時間拍攝「蓬萊第一洞」。由於工作關係,通常選擇在夜晚拍攝。2017年底開始,楊宗翰一直以基隆的山洞為創作目標,如果你問他到底在追求什麼,他會很篤定的告訴你,追求一種「真實的還原」。

很可能,百年後的人們可以透過看見跟我們同樣的景色,而有了相同的感動。

在兢兢業業的熱情及努力之下,楊宗翰的作品《夜間隧道》初蹄試聲,獲得了2019年的莫斯科國際攝影獎。這樣的肯定,最大的意義是讓他更肯定日後要以故鄉基隆為創作目標的決心。畢竟,這裡是一個取用不盡的寶庫,用影像敘述說出屬於基隆的故事,是他的未來大夢。

資料來源:CSR@天下
原文出處:https://csr.cw.com.tw/article/41895

其他募款計畫

脊髓損傷基金會

因為你 我勇敢

2023/02/16 ~ 2023/12/31

關於我們

NPOchannel所提供的平台,輕鬆獲得公益團體的資訊,整合國內數十家公益團體所推動的勸募專案,詳細地公佈每一個勸募專案的需求分配制度。無論是替受贈者募集資源,或是保障捐款人的權益,我們相信藉由公益交流平台,公益組織 可以更明確地服務社會大眾。

Alt img
NPO CHANNEL

這輩子,做件讓自己感動的事!

24小時全方位公益平台

關於NPO Channel